理解自由
你好呀,
快给你写了四十封信了。不知道咱们之间是否可以无话不谈了呢?
不过今天的信里,我想写给你的是关于「自由」二字。
放心,写给你的信不会像是我的政治哲学课,我不会板起脸来跟你大谈以赛亚·伯林和约翰·密尔的长篇大论~
我猜你跟我一样,小的时候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背起小书包跨进学校准备上语文课的时候,感觉到自己好像是笼子中的鸟儿啊。为什么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下会被老师扔粉笔砸头?为什么不喜欢老师讲课的时候跟同桌静悄悄地下盘象棋,即使没有打扰到其他人,也会被罚站?为什么拉拉喜欢的人的小手会被找家长痛骂?
其实对于每个像我这样劣迹斑斑的学生来说,每天不把所有校规扔到地上踩个一千八百脚根本就对不起脑后两寸厚的反骨。做「坏事」的时候被抓个正着,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
那么问题来了——你能说「做坏事没有被抓到」就是「有做坏事的自由么」?
当然不是。那什么是自由呢?
如果校规允许孩子们困了的时候可以小憩一下、不喜欢老师的课可以做些不打扰别人的事情、自由恋爱并做好保护自己的教育,那么这样是否是更自由的呢?
是的。因为当我们说「我有xxx的自由」,其实我们真正的意思是「我不恐惧于xxx带来的后果」。
当我累了,我想趴在课桌上小睡一会——「我不需要担心课上睡觉被老师扔粉笔」要比「尽管老师没有发现我睡觉但他的确有可能这样做」要更自由。
如果你理解了这个道理,那你在「理解自由」这个功夫上达到了初阶的水平。
然后,我们从学校里走出来了——哟,走进社会啦,没人管咯!
可是你可能并没有「感受」到更自由。说好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呢?没有人不让你裸辞,没有人强迫你去上班,没有人拿着大砍刀勒令你要如何生活——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些「不自由」的感觉呢?
咱们再来凝视一下这句话吧:「我有xxx的自由」=「我不恐惧于xxx带来的后果」。
没有人逼着我做什么不做什么,意味着:我不恐惧于xxx带来的「外部的」后果。可如果这些后果是「内部的」呢?不来自于他人,那来自于自己呢?
宽松的校规,表面上是在告诉你「可以做什么」,而本质上是在消除你「做什么的恐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即使想不明白「自由到底是什么」,也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财富的增长能让人(感到)更自由——因为更多的钱意味着更多的试错机会,你不再「恐惧于花钱失败带来的后果」。如果你只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机会,你一定会瞻前怕后。你恐惧如果裸辞后的生活没有任何收获,那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理解了这个道理,那你在「理解自由」这个功夫上达到了中阶的水平。
可今天的信够长了,我就先不写关于「理解自由」的高阶版了。不过我可以问你两个问题:
- 除了金钱,财富(fortūnae)还有哪些形式呢?
- 当你把今天的信,与四月十七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女性与社会权力结构》在一起看的时候,你发现玄机了么?
其实想明白这两个问题,那你在「理解自由」这个功夫上就达到高阶了……然后嘛,就可以挑战一下超阶的段位,我在那里等你~(以及「实践自由」比「理解自由」还有更多的段位,漫漫长路要走呐)
—— 教「自由」概念第七个年头的船长
(以及冷知识:人文博雅的「博」字就是「自由的」这个英文词的音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