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卡尔·波普尔的逆向思维

你好呀,

昨天分享的是卡尔·波兰尼,这位塑造了我思想一部分的巨人;而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另一个卡尔——卡尔·波普尔。

波普尔影响我最深的一个点是他在科学哲学上的探索,其中我觉得对读信的你最可能有启发性的就是他的「证伪原则」。

十几年前的我会有这样的信念(你可能也听说过):

  • 科学不是万能的
  • 不要迷信科学
  • 盲信科学也是不理性的

其实这是我当年对「科学」二字彻头彻尾的误解。

而波普尔的主张是这样的:

任何科学的结论,都是证伪失败/还未证伪的假说,所有科学结论,都是在现有的观测能力下,暂时的结论。

举个例子: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的加速度据观察是9.8m/s²。这个结论其实是牛顿根据他的观测形成的假说。在几个世纪的无数次验证中,没有任何一个例子能够「证伪」这个假说。那如果放在今天,只要你不在地球,那么这个加速度值就不再是9.8m/s²了。

这个证伪的结果,使得原来的假说被证伪。但如果修正之后「在地球上,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的加速度据观察是9.8m/s²」仍然没有被证伪。但科学的基石就又厚重了一些,因为——重力的概念被高度抽象了出来。

这个就是赫赫有名的「证伪主义」,若按照这种科学哲学观,那么如果一个人说「不要迷信科学」,那么他大概率并不知道科学到底是什么。

这一精妙绝伦的想法对正在读历史学专业的我造成了巨大的震撼。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历史学写作的方式。

我会先提出一个假说,比如「摩萨德团绑架已成为阿国公民的纳粹战犯艾因西曼后,阿根廷政府向联合国申诉并谴责以色列政府,是因为民粹主义的盛行,通过媒体影响政治决策。」

而我放弃了搜集史料去「证明」这个假说/命题。而是疯狂翻阅各种证据(报刊、联合国档案等)去「证伪」这个结论。如果所有我能查到的资料都无法推翻这个假说。那么我的假说暂时成立。整篇论文的结构便成为了我对自己的疯狂攻击,攻击失败,则论文完成。

这种思路在这十几年中,帮助了我解决大大小小的生活、事业、学术上的困境。我从不去「证明」一件事,而永远试图在「证伪」一件事。而当我时刻警醒,所有我脑海中成型的理念,根本不是「被证明的」的结论,而是「还未被证伪的」结论时,我开始理解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聆听,什么是感受到自己的无知,什么是真正的惊奇感。

对了,刚才说到证伪主义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隐藏假设——一个「科学的」结论如果未被证伪/已被证伪,那么它一定是「能被证伪」,即

「一个理论是否是科学的,即看这些结论是否容许逻辑上的反例的存在。」

这是「科学的」与「非科学的」的明显界限。

比如即便所有技术都用过,物体加速度都是同一数值,其实在逻辑上,是完全有可能在某个地方物体加速度可能是不同数值——因为数值是可观察的。

作为对比,有些命题不具备可证伪性,比如五行学说或美学中的很多命题,其命题几乎无法被观察,也就无法在逻辑上存在不同的可能性。

那么这些就是「非科学的」。而一个命题一个理论一个学科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其实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如果当我们硬要说一个「非科学的」的理论是「科学的」——那么这也有一个专有名词——「伪科学的」。

而我突然发现影响我的好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叫做卡尔。信写到这儿的时候我倒是非常想继续写那些「影响船长的卡尔们」~

——甚至一度想把外文名从黑苏斯改为卡尔的船长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